After
Before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Homework 3-22-2010
1. 為什麼Google搜尋不考慮網站的駐留時間,點閱次數,或使用者個數評量網頁重要性?
答:
駐留時間會因網站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網站的訊息比較雜,就會停留比較久,但不一定代表這網站就比較重要,所以無法當作依據.
點閱次數會因標題的聳動程度而導致點閱率的差別,有時點進去後內容卻沒有很重要,所以無法當作其依據.
除了這些原因外,無論是駐留原因.點閱次數或使用者個數GOOGLE都無法得知,因此不考慮.
2. Google 搜尋的主要原理是什麼? 請以平易的語言說明。
答:
除了使用關鍵字搜尋以外,最重要的是Google使用Pagerank系統.PageRank就是利用網站推薦的網站的超連結數量計算其重要性.
3. Google PageRank 每差距一分代表網頁的重要性有多大差別?
答:
每一分差10倍,所以8分跟6分就差了100倍.
4. 國內外逐漸觀察到以部落格作為求職履歷的趨勢,你認為這會演變成常態嗎? 請論述
答: 未來的確有可能會成為常態,但隱私功能必須要在更強才行,畢竟讓主管看到自己私下的生活或是照片也不好吧!
答:
駐留時間會因網站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網站的訊息比較雜,就會停留比較久,但不一定代表這網站就比較重要,所以無法當作依據.
點閱次數會因標題的聳動程度而導致點閱率的差別,有時點進去後內容卻沒有很重要,所以無法當作其依據.
除了這些原因外,無論是駐留原因.點閱次數或使用者個數GOOGLE都無法得知,因此不考慮.
2. Google 搜尋的主要原理是什麼? 請以平易的語言說明。
答:
除了使用關鍵字搜尋以外,最重要的是Google使用Pagerank系統.PageRank就是利用網站推薦的網站的超連結數量計算其重要性.
3. Google PageRank 每差距一分代表網頁的重要性有多大差別?
答:
每一分差10倍,所以8分跟6分就差了100倍.
4. 國內外逐漸觀察到以部落格作為求職履歷的趨勢,你認為這會演變成常態嗎? 請論述
答: 未來的確有可能會成為常態,但隱私功能必須要在更強才行,畢竟讓主管看到自己私下的生活或是照片也不好吧!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Lab 9 RSS Reader
Homework2 3-1-2010
1.
Blog是個適合個人發表文章的社群網站,也有兼具分享照片的功能,通常被人們用來書寫日記,也有分享照片的功能,通常是較為隱私的.
facebook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社群網站,它講求的就是能讓你輕鬆的找到好友或同學,搜尋的功能十分的強,分享的功能更是十分的發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他人的最新情況或是有什麼活動,也有團體透過facebook號招網友或是宣傳,這應該也是為何會如此的盛行的原因之ㄧ,另外透過一些遊戲或是心理測驗等等,使得facebook能一直保有新鮮感,人氣也就居高不下.
twitter是個讓人發佈即時訊息的網站,人們可以透過它,發布簡短的句子,表達出立刻的訊息,而其他人也可以留下評論或回應,是個非常即時的社群網站,免去了BLOG需要發表長篇文章的麻煩,想要說什麼都可以很及時的發布在twitter上.
Digg是一個新聞論壇,網友可以分享新聞、分享資訊流通,當訂閱數到達一定的時候,就會出現在首頁,可以在文章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心得,和一般新聞網站不同點就在於它是透過網友來篩選具關注或是有價值的文章.
Delicious是免費的網路書籤服務,可以把書籤儲存在網路中,並以標籤為分類,可以去挖掘別人的書籤或是和別人分享,分享的通常是常瀏覽的網站.
這些社群網站主要都是能夠方便的跟朋友交流`分享,這些網站能盛行的原因多在於有方便操作的介面,能讓分享或是回應更為簡單化.
2.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字來分享資訊的人。他於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在1991年3月,他把這發明介紹給了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路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提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議,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插入圖片到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
NCSA Mosaic使網際網路得以迅速發展。它最初是一個只在Unix執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執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佈了他們的旗艦產品網景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錯失了網際網路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體業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加快了全球資訊網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路帶到了千百萬一般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網際網路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相容的HTML擴充套件代碼,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其市場佔有率已經無法挽回,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作業系統一併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
網景公司以開放原始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佔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線上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劃為了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已經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網際網路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衍生產品約佔20%網路流量。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佈於1996年。目前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路瀏覽器市場上的佔有率則稍低。
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喜。還有一些有著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個由KDE開發的瀏覽器,KDE開發人員在開發KDE2時意識到一個良好的桌面環境必須搭配一個良好的網路瀏覽器及檔案管理員,便投入不少力量開發了Konqueror,這個瀏覽器使用了自家開發的排版引擎KHTML,由於Konqueror是屬於KDE的一員,並只常見於Unix-like下的KDE桌面環境,所以Konqueror並未普及。
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現在亦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佔據,但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也不容小覷。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原始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預設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佈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劃,並宣佈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發表的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載自維基百科)
3.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創造網際網路的人正是英國籍的Tim Berners-Lee。他創造了電腦超連結,使得電腦能夠相連結在一起。
Tim Berners-Lee (1955--) 是一個只有學士學位但是卻創造出偉大作品的人物。他在 1976 年從英國牛津大學之皇后學院畢業,主修物理。當年 21 歲,看來頗為正常。此後的幾乎十年時間,他都在電腦業工作,最初參加過硬體製造業,後來都是做軟體工程師的差事。特別是 1984 之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受委託撰寫一些網路軟體。他的概念在工作中逐漸成形,最後在 1989 年實現了超文系統 (hypertext system),並且撰寫了第一套的系統伺服軟體 (httpd) 和網路瀏覽程式 (hypertext browser)。
Berners-Lee 將它具體地實現,不但如此,還將它和網路結合,並且為它制定了一個標準通訊協定 (HTTP: Hyper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 和標準製作語法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這套系統於 1990 年 10 月,在 Berners-Lee 所受雇的 CERN (歐洲共同粒子物理實驗室) 啟用,當時的目的是幫助實驗室中來來去去的許多物理學家整理論文,並促進論文的流通。
(載自Yahoo知識)
Blog是個適合個人發表文章的社群網站,也有兼具分享照片的功能,通常被人們用來書寫日記,也有分享照片的功能,通常是較為隱私的.
facebook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社群網站,它講求的就是能讓你輕鬆的找到好友或同學,搜尋的功能十分的強,分享的功能更是十分的發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他人的最新情況或是有什麼活動,也有團體透過facebook號招網友或是宣傳,這應該也是為何會如此的盛行的原因之ㄧ,另外透過一些遊戲或是心理測驗等等,使得facebook能一直保有新鮮感,人氣也就居高不下.
twitter是個讓人發佈即時訊息的網站,人們可以透過它,發布簡短的句子,表達出立刻的訊息,而其他人也可以留下評論或回應,是個非常即時的社群網站,免去了BLOG需要發表長篇文章的麻煩,想要說什麼都可以很及時的發布在twitter上.
Digg是一個新聞論壇,網友可以分享新聞、分享資訊流通,當訂閱數到達一定的時候,就會出現在首頁,可以在文章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心得,和一般新聞網站不同點就在於它是透過網友來篩選具關注或是有價值的文章.
Delicious是免費的網路書籤服務,可以把書籤儲存在網路中,並以標籤為分類,可以去挖掘別人的書籤或是和別人分享,分享的通常是常瀏覽的網站.
這些社群網站主要都是能夠方便的跟朋友交流`分享,這些網站能盛行的原因多在於有方便操作的介面,能讓分享或是回應更為簡單化.
2.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字來分享資訊的人。他於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在1991年3月,他把這發明介紹給了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路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提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議,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插入圖片到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
NCSA Mosaic使網際網路得以迅速發展。它最初是一個只在Unix執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執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佈了他們的旗艦產品網景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錯失了網際網路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體業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加快了全球資訊網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路帶到了千百萬一般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網際網路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相容的HTML擴充套件代碼,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其市場佔有率已經無法挽回,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作業系統一併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
網景公司以開放原始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佔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線上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劃為了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已經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網際網路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衍生產品約佔20%網路流量。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佈於1996年。目前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路瀏覽器市場上的佔有率則稍低。
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喜。還有一些有著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個由KDE開發的瀏覽器,KDE開發人員在開發KDE2時意識到一個良好的桌面環境必須搭配一個良好的網路瀏覽器及檔案管理員,便投入不少力量開發了Konqueror,這個瀏覽器使用了自家開發的排版引擎KHTML,由於Konqueror是屬於KDE的一員,並只常見於Unix-like下的KDE桌面環境,所以Konqueror並未普及。
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現在亦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佔據,但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也不容小覷。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原始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預設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佈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劃,並宣佈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發表的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載自維基百科)
3.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創造網際網路的人正是英國籍的Tim Berners-Lee。他創造了電腦超連結,使得電腦能夠相連結在一起。
Tim Berners-Lee (1955--) 是一個只有學士學位但是卻創造出偉大作品的人物。他在 1976 年從英國牛津大學之皇后學院畢業,主修物理。當年 21 歲,看來頗為正常。此後的幾乎十年時間,他都在電腦業工作,最初參加過硬體製造業,後來都是做軟體工程師的差事。特別是 1984 之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受委託撰寫一些網路軟體。他的概念在工作中逐漸成形,最後在 1989 年實現了超文系統 (hypertext system),並且撰寫了第一套的系統伺服軟體 (httpd) 和網路瀏覽程式 (hypertext browser)。
Berners-Lee 將它具體地實現,不但如此,還將它和網路結合,並且為它制定了一個標準通訊協定 (HTTP: Hyper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 和標準製作語法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這套系統於 1990 年 10 月,在 Berners-Lee 所受雇的 CERN (歐洲共同粒子物理實驗室) 啟用,當時的目的是幫助實驗室中來來去去的許多物理學家整理論文,並促進論文的流通。
(載自Yahoo知識)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Homework1 3-1-2010
1.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中原建築物分佈圖
2.
現代人使用入口網站,大多是為了查詢大量的資料,Google跟Yahoo!比起來,Google顯然得以查找到較多的資料,這也就駛的許多人可使轉而使用Google.
從Yahoo!的歷史看來,它的功能是越來越多樣化,現在已經是集合了多項資訊以及廣告的一個複雜網頁,也許Yahoo!能從它的購物或其他方面來赚到錢,但畢竟不是每個上網的人都需要用到這些功能,Yahoo!迷失在了如何掙錢的迷霧中,卻忽略發展大部分的網友最需要的搜尋功能以及追求新鮮的事物.
Google的創新發明,的的確確的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也謂它帶來了可觀的商機,畢竟這是個需要創意的時代.要是Yahoo!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優點,並且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以及有更多的創新來發展的話,也許它的股價還是有可能回升的!畢竟贏家不可能永遠是贏家,輸家也會有翻身的一天.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中原建築物分佈圖
2.
現代人使用入口網站,大多是為了查詢大量的資料,Google跟Yahoo!比起來,Google顯然得以查找到較多的資料,這也就駛的許多人可使轉而使用Google.
從Yahoo!的歷史看來,它的功能是越來越多樣化,現在已經是集合了多項資訊以及廣告的一個複雜網頁,也許Yahoo!能從它的購物或其他方面來赚到錢,但畢竟不是每個上網的人都需要用到這些功能,Yahoo!迷失在了如何掙錢的迷霧中,卻忽略發展大部分的網友最需要的搜尋功能以及追求新鮮的事物.
Google的創新發明,的的確確的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也謂它帶來了可觀的商機,畢竟這是個需要創意的時代.要是Yahoo!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優點,並且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以及有更多的創新來發展的話,也許它的股價還是有可能回升的!畢竟贏家不可能永遠是贏家,輸家也會有翻身的一天.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